學校信息
成立時間:1984
學校地址:青島市李滄區金水路69號
更新時間:2022-03-28 22:09:23
預約人數:198人
學校簡介
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 1984年6月,
經山東省計劃委員會批準,在原青島市少年業余體校的基礎上,建立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。該校是青島唯一的中專性質的體育運動學校,
初辦時,招生規模為150名學生。辦學目的是培養輸送優秀運動員,中、小學體育師資和工會體育干部。該校成立后,含有兩部分性質的學生,一部分是中專性質的,一部分是原有的業余訓練的普通中學在校學生,這部分采取過渡的辦法。
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前身為青島市青少年業余體校,始建于1976年,1984年改為現名,是一所綜合性體育中等專業學校。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,共培養輸送的運動員累計獲得世界三大賽冠軍10個,亞洲冠軍26個,全國冠軍100多個,涌現出諸如崔紅軍、李素杰、周雅菲、黃瀟瀟等優秀人才。青島市體校也因此獲得“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”、“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”等榮譽稱號,并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獎。
2003年,為適應青島市城市建設和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,市政府決定對市體校實施遷建,規劃建設一所設施齊全、功能完善、在全國具有先進水平的新體校。工程選址青島市李滄區金水路,占地200余畝,總投資2.098億元人民幣。2004年10月14日舉行了奠基儀式;經過兩年建設,于2006年12月31日竣工。2007年2月8日,市體育運動學校整體搬遷到新校。
新校建設項目包括行政教學樓、田徑館、綜合館、游泳館、食堂、學生宿舍、職工公寓共7個單體建筑及相關附屬設施。室外包括運動場、射箭場、籃球場等。并可接待有關專業運動隊來此進行學術交流、訓練和生活。
發展歷史
第一年該校招生4個班,104名學員,組織機構增設科訓處。專項訓練項目設田徑、足球、籃球、
排球, 后以足球、田徑為重點。同時,該校還代管了曲棍球、網球專業項目(后曲棍球過渡給優秀運動隊),教練員增加到27人,職工總數60人。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,該校逐步擴大。1985年9月,該校為縣級單位。1987年,學校增加到7個班,在校學生240人; 職工增加到78人,其中文化教師25人。1988年初,專項訓練又增設游泳、舉重項目,職工總數增至85人。為逐步改善辦學條件, 1983年投資30萬元興建食堂和宿舍, 1984年竣工使用。1986年投資260萬元建25米、 6條泳道的現代化游泳池,1989年6月落成投入訓練。此外,該校還逐步建立了具有現代教學實驗儀器的實驗室和擁有8000多冊圖書資料的圖書室。1984年以來,該校建立了教練員崗位責任制,教練與校方簽定合同,嚴格執行獎懲制度。1987年經過職稱評定,該校評出高級教練員5名,高級講師6名。1988年,該校實行聘任制。 1989年,該校又對田徑、游泳、舉重3個項目的教練員實行抵押承包責任制,在訓練改革中又邁出了新的一步。少體校從1976年到1988年底止,共向國家隊輸送優秀運動員8名,向省隊輸送142名,向部隊體工隊輸送95名。輸送的優秀運動員,田徑有劉苗、丁瑞剛、葛樹春、原偉強、周榮華、李起、王剛、高永紅等;足球有楚祥、冷波、王開鵬、胡波、宿茂臻。1983年和1987年,該校曾兩度被國家體委評為全國少年業余體校先進集體。
2003年,為適應青島市城市建設和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,市政府決定對市體校實施遷建,規劃建設一所設施齊全、功能完善、在全國具有先進水平的新體校。工程選址青島市李滄區金水路,占地200余畝,總投資2.098億元人民幣。2004年10月14日舉行了奠基儀式;經過兩年建設,于2006年12月31日竣工。2007年2月8日,市體育運動學校整體搬遷到新校。
學校規模
學校榮譽
青島市體校獲得“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”、“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”等榮譽稱號,并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獎。
硬件設備
新校建設項目包括行政教學樓、田徑館、綜合館、游泳館、食堂、學生宿舍、職工公寓共7個單體建筑及相關附屬設施。室外包括運動場、射箭場、籃球場等。并可接待有關專業運動隊來此進行學術交流、訓練和生活。
獎勵政策
學校通過獎、貸、助、補、免等多種資助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學業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申請助學貸款、“綠色通道”、獎助學金、學費減免、勤工助學等資助項目。資助條件和標準由學校根據學生家庭經濟情況,按照省財政廳、省教育廳等5部門《山東省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》(魯財科教〔2020〕15號)以及學校相關規定執行。
收費標準
學校按照省發展改革委、省財政廳、省教育廳核定的收費標準及有關規定收費。退費按照省政府辦公廳《山東省高等學校收費管理辦法》(魯政辦字〔2018〕98號)相關規定執行
學生評價
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位于青島市李滄區金水路69號,環境優美,學校師資力量強大,教學實訓設施齊全,對于想學習體育的學生來說是個很好的額選擇。
查看學校詳情